跳到主要内容

12 因缘相应 3-4

第三 十力品

第一 十力(之一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世尊宣曰:‘诸比丘!如来具足十力,具足四无所畏,示知牛王之事,于众中作狮子吼,转梵轮,济度众生。

[所谓]:色如是如是,色之集如是如是,色之灭如是如是;受如是如是,受之集如是如是,受之灭如是如是;想如是如是,想之集如是如是,想之灭如是如是;行如是如是,行之集如是如是,行之灭如是如是;识如是如是,识之集如是如是,识之灭如是如是。

此有时即彼有,此生时即彼生。此无时即彼无,此灭时即彼灭。

即缘无明有行,缘行有识……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。

依无明之无余,依离贪灭乃行灭,依行灭乃识灭……如是此为全苦蕴之灭。’

第二 十力(之二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如来具足十力……如是此是全苦蕴之灭。

诸比丘!如是,由我善说于法,明确开显说示断纽。

诸比丘!如是,由我善说,明确开显说示断纽之法,使良家之子,依信而出家具足修行精进,又于身体皮肤与腱与骨,残余,血肉枯竭,依人之勇猛、人之精进、人之精勤,应达未达者,则不舍离精进。

诸比丘!所以者何?懈怠者住于苦,被恶不善法所覆,使大利衰微。诸比丘!精勤者住于乐,远离恶不善法,使大利满足。

诸比丘!依劣则无能达于第一者。诸比丘!依第一则能达第一。诸比丘!师现前即以此梵行为第一者。诸比丘!为使未达者能达,未得者能得,未实证者能实证,实当应精勤。

如是,此我等之出家不为空,有果,有果报。依此我等受用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病药资具。此等虽为卑下之物,然于我等为大果、大利。

诸比丘!汝等即当如是学。诸比丘!唯依观于自利、行不放逸具足。诸比丘!唯依观于他利,行不放逸具足。诸比丘!唯依观于俱利、行不放逸具足。’

第三 缘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我依知、见说漏之灭尽,非不知、不见而说。

诸比丘!如何知、如何见为漏之灭尽耶?色如是如是,色之集如是如是,色之灭如是如是;受如是如是……想如是如是;行如是如是;识如是如是,识之集如是如是,识之灭如是如是。诸比丘!如是知、如是见,为漏之灭尽。

诸比丘!灭尽之时,我说于灭之智为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灭智之缘耶?当谓‘是解脱’。诸比丘!我说解脱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解脱之缘耶?当谓‘是离贪。’诸比丘!我说离贪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离贪之缘耶?当谓‘是厌离。’诸比丘!我说厌离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厌离之缘耶?当谓‘是如实知见。’诸比丘!我说如实知见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如实知见之缘耶?当谓‘是三摩地。’诸比丘!我说三摩地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三摩地之缘耶?当谓‘是乐。’诸比丘!我说乐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乐之缘耶?当谓‘是轻安。’诸比丘!我说经安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经安之缘耶?当谓‘是喜。’诸比丘!我说喜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喜之缘耶?当谓‘是悦。’诸比丘!我说悦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悦之缘耶?当谓‘是信。’诸比丘!我说信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信之缘耶?当谓‘是苦。’诸比丘!我说苦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苦之缘耶?当谓‘是生。’诸比丘!我说生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生之缘耶?当谓‘是有。’诸比丘!我说有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有之缘耶?当谓‘是取。’诸比丘!我说取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取之缘耶?当谓‘是爱。’诸比丘!我说爱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爱之缘耶?当谓‘是受。’……当谓‘是触’……当谓‘是六处。’……当谓‘是名。’……当谓‘是识。’……当谓‘是行。’诸比丘!我说行是有缘而非无缘。

诸比丘!何为行之缘耶?当谓:‘是无明。’

诸比丘!如是缘无明而有行,缘行而有识,缘识而有名色,缘名色而有六处,缘六处而有触,缘触而有受,缘受而有爱,缘爱而有取,缘取而有有,缘有而有生,缘生而有苦,缘苦而有信,缘信而有悦,缘悦而有喜,缘喜而有轻安,缘轻安而有乐,缘乐而有三摩地,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,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,缘厌离而有离贪,缘离贪而有解脱,缘解脱于灭有智。

诸比丘!譬如天降雨于山顶,落大粒时,其水转向低处、充满山侧之洞穴、罅、隙、壑,充满山侧之洞穴、罅、隙、壑,更充满小池,充满小池更充满大池,充满大池更充满小河,充满小河更充满大河,充满大河,继而充之于海,大海。

诸比丘!同于此者,缘无明而有行,缘行而有识,缘识而有名色,缘名色而有六处,缘六处而有触,缘触而有受,缘受而有爱,缘爱而有取,缘取而有有,缘有而有生,缘生而有苦,缘苦而有信,缘信而有悦,缘悦而有喜,缘喜而有轻安,缘轻安而有乐,缘乐而有三摩地,缘三摩地而有如实知见,缘如实知见而有厌离,缘厌离而有离贪,缘离贪而有解脱,缘解脱而有灭智。’

第四 异学

[尔时,世尊]住王舍城竹林。

尔时,尊者舍利弗清晨着衣、持钵,入王舍城乞食。

时,尊者舍利弗生此思念:‘至王舍城乞食,为时尚早,我宁往诣异学游方者之园。’

尔时,尊者舍利弗则行近异学游方者之园。近彼等异学游方者,与之相互致问,交谈可记忆之语后,坐于一面。

向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,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曰:

‘友,舍利弗!有业论者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自作。’友,舍利弗!又有业论者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他作。’友,舍利弗!又有业论者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自作、亦他作。’友,舍利弗!又有业论者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非自作、亦非他作、乃无因生也。’

‘友,舍利弗!于此沙门瞿昙是如何说?作如何语耶?若我等答沙门瞿昙之所说,应如何说示耶?我等不可依无实而对沙门瞿昙有所毁谤。我等将说示法随顺法,任何说随顺说之同学将不住于难诘处。’

‘友!世尊云:苦乃由缘生。依何而成耶?依触而成。唯世尊作如是之所说,对世尊,无以无实而予谤毁,我等说示法随顺法,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不住于难诘处。’

‘然而,业论者说示:‘苦是自作。’沙门、婆罗门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。’业论者说示:‘苦是他作。’沙门、婆罗门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。’又业论者说示:‘苦是自作、他作。’沙门、婆罗门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。’又业论者说示:‘苦非自作非他作、是无因生。’沙门、婆罗门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也。’’

‘友!业论者说示:‘苦为自作。’沙门、婆罗门,实者‘不依触而得经验,’彼不知此理。又业论者说示:‘苦是他作。’沙门、婆罗门,实者‘不依触而得经验,’彼不知此。又业论者说示:‘苦是自作亦他作,’沙门、婆罗门,实者‘不依触而得经验,’彼不知此。又业论者说示:‘苦非自作亦非他作,乃无因生,’沙门婆罗门,实者‘不依触而得经验,’彼不知此理。’

尊者阿难闻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。

尔时,尊者阿难至王舍城乞食,由乞食还,食后来诣世尊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

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,悉将尊者舍利弗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之论议,以告世尊。

‘善哉!善哉!阿难!如舍利弗之正当说示,予说示。阿难!‘苦是缘生,’此乃我之所告。缘何如是耶?是依触。如是乃我所说者。无以无实谤我,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、不住于难诘处。

然则阿难!业论者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自作’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’.业论者沙门、婆罗说示:‘苦是非自作、非他作、为无因生。’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’。

然则阿难!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自作,’实者‘不依于触而无苦之经验,’彼不知于此处。……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:‘苦非自作、非他作、乃无因生,’实者‘不依于触而不得经验,’彼实不知于此处。

阿难!尔时,我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。

阿难!尔时,我清晨着衣、持钵,入王舍城乞食。

阿难!当时我生是思念:‘行至王舍城乞食,为时尚早,我何不先诣异学游方者之园。’

阿难!尔时,我来异学游方者之园。至已,与彼等异学游方者俱相致问、交谈问候,可记忆之语后,坐于一面。

阿难!彼等异学游方者,对坐于一面之我作如是言曰:

‘友,瞿昙!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为自作。’友,瞿昙!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为他作。’友,瞿昙!又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是自作、他作。’友,瞿昙!又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非自作、亦非他作、乃无因生。’

于此尊者瞿昙作如何说?作如何语耶?若我等答尊者瞿昙之所说,应如何说示耶?不可或有无实、毁谤尊者瞿昙。我等说示法随顺法。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不住于难诘处。

阿难!如是云耶?我对彼等异学游方者作如是言:‘友!我说:‘苦是由缘生。缘何而成耶?是缘触。如是唯我之所说,无以无实谤我,说示法随顺法,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则不住于难诘处。’’

然则友!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为自作’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’……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:‘苦为非自作、非他作、无因生。’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。’

友!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为自作、’‘不依于触、不得经验,’彼实不知于此处。……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非自作、非他作、无因生,’‘不依于触,即不得经验,’彼实不知于此处。

‘大德!是稀有!大德!是未曾有!实于一句之中不能道尽一切之义。大德!若对此义予详说,将更见甚深、深远者。’

‘然者,阿难!于此,汝为显示之!’

‘大德!若向我如是问:‘友,阿难!老死之因是如何?集是如何?生是如何?起是如何?’我对如是问,则如是说示:‘友!老死乃以生为因、以生为集、以生为生、以生为起也。’大德!我对如是为问,则作如是说。’

‘大德!若对我作如是问:‘友!阿难!生之因是如何?集是如何?生是如何?起是如何?’大德!我对如是问,则如是说示:‘友!生乃以有为因、以有为集、以有为生、以有为起也。’大德!我对如是问则为如是说。’

‘大德!若对我作如是问:‘友!阿难!有之因是如何?集是如何?生是如何?起是如何?’大德!我对如是问,则如是说示:‘友!有乃以取为因、以取为集、以取为生、以取为起。’大德!我对如是问,则作如是说。’

‘大德!若对我作如是问:‘友!取之因是如何?……友!爱之因是如何?……友!受之因是如何?……’大德!若对我如是问:‘友!阿难!触之因是如何?集是如何?生是如何?起是如何?’大德!我对如是问,则作如是说示:‘友!触以六处为因、以六处为集、以六处为生、以六处为起。’‘友!由六触处之无余,依离贪灭,乃触灭,触灭乃受灭,受灭乃爱灭,受灭乃取灭,取灭乃有灭,有灭乃生灭,生灭乃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灭。如是乃全苦蕴之灭。’大德!我对如是问,则作如是说。’

第五 浮弥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尔时,尊者浮弥于日暮自宴坐起,来诣尊者舍利弗之处。诣已,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,交谈问候及可记忆之语后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面之尊者浮弥,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:

‘友!舍利弗!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乐是自作。’友!舍利弗!又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乐是他作。’友!舍利弗!又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乐是自作而他作。’友!舍利弗!又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有说示:‘苦乐是非自作,非他作,乃无因生。’

友!舍利弗!于此世尊作如何说?作如何语耶?若我等应答世尊之所说,则应如何说示耶?不应以无实诽谤世尊。我等说示法随顺法。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不住于难诘处。’

‘友!世尊说:‘苦乐是缘生。’依何而生耶?依触乃有苦乐,如是世尊之所说,因无以无实,不可谤世尊,说示法随顺法,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则不住于难诘处。

然则,友!彼等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是自作’;亦云:‘缘触乃有苦乐。’……彼等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为非自作、非他作、为无因生,’亦云:‘缘触乃有苦乐。’

友!彼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为自作’,‘不依触无有经验’彼实不知此处……彼等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为非自作、非他作、无因生,’‘不依触无经验,’彼实不知此处。

时,尊者阿难,闻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此论议。

尔时,尊者阿难来诣世尊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坐于一方之阿难,将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论议,悉奉白世尊。

‘苦哉,善哉!阿难!说示如舍利弗者是正说示。阿难!是即:‘苦乐是缘生,’是我所说。‘缘何如是?是缘触也。’如是乃我所说者,无有无实谤我,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不住于难诘处。

然则阿难!彼等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是自作,’亦云:‘缘触有苦乐,’……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是非自作、非他作、无因生了’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乐。’

若然,阿难!彼等业论者之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是自作,’‘不依触、无苦乐经验,’彼实不知此处。……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:‘苦乐是非自作、亦非他作、是无因生’;‘不依触、无苦乐经验’彼实不知此处。

阿难!于身以身思为因,生内之苦乐。阿难!于语以语思为因,生内之苦乐。阿难!于意以意思为因,生内之苦乐。

阿难!缘无明,以自身行,缘此生内之苦乐。阿难!缘无明,以为他身行,缘此生内之苦乐。阿难!正心为身行,缘此生内之苦乐。阿难!非正心为身行,缘此生内之苦乐。

阿难!为自语行,缘此而生内之苦乐。阿难!为他语行,缘此而生内之苦乐。

阿难!正心……阿难、非正心为语行,缘此而生内之苦乐。

阿难!为自意行,缘此而生内苦乐。阿难!为他意行,缘此而生内之苦乐。

阿难!正心……阿难!非正心,为意行,缘此而生苦乐。

阿难!于此等诸法,不生无明。阿难!由无明之无余、离贪、灭,无有其身缘此而生内之苦乐。无有其语缘此而生内之苦乐。无有其意缘此而生内之苦乐。缘此而生内之苦乐,无其田(无生起之余地)、无其事、无其理、无其论事。

第六 优波摩那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尔时,尊者优波摩那来诣世尊之处。诣已,敬礼世尊,坐于一面。

坐于一面之尊者优波摩那,向世尊作是言曰:

‘大德!有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苦是自作。大德!又有沙门、婆罗门说示苦是他作。大德!又有沙门、婆罗门说示苦是自作亦他作。大德!又有沙门、婆罗门说示苦是非自作、非他作、无因生。

大德!于此,世尊是作如何说?如何语耶?若我等答世尊之所说,应如何说示耶?不可无实谤世尊。我等说示法随顺法。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将不住于难诘处。

‘优波摩那!我说:‘苦是缘生。’‘依何而成耶?依触而有苦。’如是是我所说,无有因无实谤我,说示法随顺法,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,则不住于难诘处。

然则优波摩那!彼等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自作,’亦云:‘缘触有苦’……彼等沙门婆罗门说示:苦是非自作、非他作、是无因生,’亦云:‘缘触而有苦’。

然则优波摩那!沙门、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自作,’‘不依触、无得经验,’彼实不知此处。……沙门婆罗门说示:‘苦是非自作、非他作、无因生,’‘不依触无得经验,’彼实不知此处。

第七 缘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]:‘诸比丘!缘无明而有行,缘行而有识,……如是,此为全苦蕴之集。’

诸比丘!何为老死耶?于各种众生之类,各种众生之老衰、衰耄、朽败、白发、皱皮、寿命之颓败、诸根之耄熟,此谓之老。于各种众生之部类,各种众生之殁、灭、破坏、死、破灭、诸蕴之破坏、遗骸之放弃,此谓之死。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,诸比丘!此谓之老死。

由生之集,而有老死之生起。由生灭,而有老死灭,唯此八支圣道,是趣老死灭之道迹。即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

诸比丘!生者何耶? ……

诸比丘!有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取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爱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受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触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六处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名色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识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行者何耶?诸比丘!有此等三行:[即]身行、语行、心行。诸比丘!此等谓之行。由无明之集,而有行之生起;由无明之灭,而有行之灭。唯此八支圣道,乃趣行灭之道迹。即正见……正定。

诸比丘!圣弟子知如是之缘,知如是之缘起,知如是之缘灭,知趣如是缘灭之道迹。诸比丘!此等圣弟子谓达见,亦云达见,谓达此正法,谓见此正法,谓具足学智,谓具足学明,谓入于法流,谓圣明达慧,亦谓建立不死之扉。

第八 比丘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尔时,世尊曰:

‘诸比丘!此处有比丘,如老死、知老死之集、知老死之灭、知趣老死灭之道迹。……

知生,……

知有,……

知取,……

知爱,……

知受,……

知触,……

知六处,……

知名色,……

知识,……

知行,知行之集、知行之灭、知趣行灭之道迹。

诸比丘!老死者何耶?于各种众生之类,各种众生之老衰、衰耄、朽败、白发、皱皮、寿命之颓败、诸根之耄熟,此谓之老。于各种众生之部类,各种众生之殁、灭、破坏、死、破灭、诸蕴之破坏、遗骸之放弃,此谓之死。如是此之老与此之死,诸比丘!此谓之老死。

由生之集,而有老死之生起,由生之灭,而有老死之灭。唯此八支圣道,乃趣老死灭之道迹。即:正见……正定。

诸比丘!生者何耶?……诸比丘!有者何耶?……诸比丘!取者何耶?……诸比丘!爱者何耶?受、触、六处、名色、识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行者何耶?诸比丘!有此等之三行。即:身行、语行、心行是。诸比丘!此等谓之行。

由无明之集,而有行之生起,由无明之灭、而有行之灭。唯此八支圣道,乃趣行灭之道迹。即:正见……正定是。

诸比丘!有比丘,知如是之老死、知如是老死之集、知如是老死之灭、知如是趣老死灭之道迹。

知如是生……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处、名色、识、行,知行之集、知行之灭、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。

诸比丘!对此,比丘谓之达见,亦云达见、达此正法、见此正法、具足学明、入于法流、圣明达慧,建立不死之扉。

第九 沙门婆罗门(之一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如何沙门或婆罗门,不知老死、不知老死之集、不知老死之灭、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。……不知是生……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处、名色、识、不知行,不知行之集、不知行之灭、不知趣行灭之道迹。

诸比丘!不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,于沙门非正沙门、于婆罗门非正婆罗门。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,或婆罗门之义,于现法自知,非入实证而住者。

诸比丘!如何沙门、或婆罗门,知老死、知老死之集、知老死之灭、知趣老死灭之道迹、知生……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处、名色、识、行,知行之集、知行之灭、知趣行灭之道迹。

诸比丘!知此等之彼等沙门或婆罗门,于沙门是正沙门,于婆罗门是正婆罗门。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、与婆罗门之义、于现法得自知入实证而住者。

第十 沙门婆罗门(之二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尔时,[世尊宣曰:]‘诸比丘!如何沙门或婆罗门,不知老死、不知老死之集、不知老死之灭、不知趣老死灭之道迹,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脱老死之处。

不知生……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处、名色、识……

不知行、不知行之集、不知行之灭、不知趣行灭之道迹,彼等实不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。

诸比丘!如何沙门或婆罗门, 知老死、知老死之集、知老死之灭、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者,则知住于超越老死之处。

知生……有、取、爱、受、触、六处、名色、识……

知行、知行之集、知行之灭、知趣行灭之道迹处。’

此颂曰:

    二之十力缘    异学与浮弥

    及优波摩那    缘与比丘二

    沙门婆罗门

第四 伽拉罗刹利品

第一 生者

尔时,世尊住舍卫城。

尔时,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曰:此乃波罗延那(经)阿逸多之所问中言:

    对法追究者    有学及凡夫

    问此等威仪    请友以说示

舍利弗!以此略说之事,应依广说解明其义。

如是说时,尊者舍利弗默然。

世尊再向尊者舍利弗说……尊者舍利弗,再默然。

世尊三度向尊者舍利弗曰:‘舍利弗、波罗延那(经)阿逸多之所问中言:

    对法追究者    有学及凡夫

    问此等威仪    请友以说示

友!舍利弗!以此所略说之事,应依广说,解明其义。’尊者舍利弗三度默然。

‘舍利弗! 视此为不生者耶? 舍利弗!视此为生者耶?’

‘大德!以正慧如实见之‘此乃生者,’以正慧如实见之‘此乃生者,’生者以行厌离、离贪、灭。’‘以正慧如实见之,彼乃食生耶?以正慧见之。’‘彼乃食生。则行食生之厌离、离贪、灭。’‘因彼食灭,生者乃灭法,如实依正慧见之耶?因彼之食灭,生者乃灭法,如实依正慧见,则行灭法之厌离、离贪、灭。大德!是如是学。’

‘大德!究法者为何耶?大德!此生者以如实正慧见。此乃生者依如实正慧见生者有厌离、离贪、灭、无取着、解脱。依如实智慧见,彼食乃生。依如实智慧见之,彼食乃生者,则有食生之厌离、离贪、灭、无取着、解脱。彼依如实正慧见之食之灭,生者是灭法,依如实正慧见彼食之灭,生者乃灭法者。则有灭法之厌离、离贪、灭、无取着、解脱。大德!如是为法之追究者。

大德!如是波罗延那(经)阿逸多之所问中曰:

    对法追究者    有学及凡夫

    问此等威仪    请友以说示

大德!我以此所略说,依如是广说,以知是义。’

‘舍利弗!善哉,善哉!舍利弗!依如实正慧见之此为生者、依如实正慧见,此为生者,生者则行厌离、离贪、灭。

依如实正慧见,彼食生。依如实正慧见,彼食生者,则行食生厌离、离贪、灭。

依如实正慧见,由食之灭,生者是灭法。依如实正慧见,依彼食灭、生者乃灭法者。则行灭法厌离、离贪、灭。舍利弗!是如是学。

舍利弗!究法者何耶?舍利弗!依如实智慧见之,此乃生者。依如实正慧见,此乃生者,生者则有厌离、离贪、灭、无取着、解脱。

依如实正慧见之,彼为食生。依如实正慧见之,彼为食生者,则有食生之厌离、离贪、灭、无取着、解脱。

如实依正慧见之,依彼食之灭,生者乃灭法。依如实正慧见之,依彼之食灭,生者乃灭法者,则有灭法之厌离、离贪、灭、无取着、解脱。

舍利弗!如是乃究法者。

舍利弗!如是为波罗延那(经)阿逸多之所问中言:

    法之追究者    有学及凡夫

    问此等威仪    请友以说示

舍利弗!以此略说,依如是广说,是义即可明。’

第二 伽拉罗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尔时,伽拉罗刹利比丘,走近尊者舍利弗。近已,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、交谈问候可记忆之语后,坐于一面。

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,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:

‘友!舍利弗!牟犁破群那比丘已舍戒还家矣。’

‘我想,彼尊者乃于此法与律中,是不得安慰。’

‘然,尊者舍利弗于此法与律中得安慰否?’

‘友!我于此法与律中,是无惑。’

‘友!于当来之事,又云何耶?’

‘友、我于当来之事,是无疑者。’

尔时,伽拉罗刹利比丘则从座起,来诣世尊座之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

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,向世尊作如是言:‘大德!尊者舍利弗自说:‘得智,知生已尽,梵行已立,应作已办,不再有生。’’

尔时,世尊告一比丘曰:‘来,比丘!汝以我语告舍利弗:‘友!舍利弗!师唤汝。’’

‘大德!唯然!’彼比丘奉答世尊,诣尊者舍利弗之处。诣已,向舍利弗曰:‘友!舍利弗!师唤汝。’

‘友!唯然!’尊者舍利弗答彼比丘,来诣世尊之处。诣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

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尊者舍利弗曰:‘舍利弗!汝自说:‘得智,知生已尽,梵行已立,应作已办,不再有生。’此事真实耶?’

‘大德!勿以此等之句,以此等之文谓非义。’

‘舍利弗!良家之子应依如何法门以记智耶?时而可如是记说耶?’

‘大德!我亦不如是说。大德!此等之句,不依此等之文说义。’

‘舍利弗!若对汝作如是问:‘友!舍利弗!云何知,云何见,而称说:‘我,自得智,知生已尽,梵行已立,应作已办,不再有生耶?’舍利弗!汝如是被问,如何作答耶?’

‘大德!若如是问我:‘友!舍利弗如何知、如何见、自得智、称说知生已尽、梵行已立、所作已办、不再有生。’大德!如是问我,应如是答:

‘友!生乃有因,依其因灭,于其因尽,则知生已尽。于因之尽,知生已尽,而‘知:生已尽,梵行已立,应作已办,更不有生。’

大德!如是之问,我则如是作答’。

‘舍利弗!若再以如是问汝:‘友!舍利弗!生又由何因、何集,依何而生,以何为本耶?’舍利弗!如是问汝,如何作答耶?’

‘大德!若如是问我:‘友!舍利弗!生又以何为因……以何为本耶?’大德!如是问我,应如是作答:‘友!生为有因、为有集、依有而生、以有为本。’大德!对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。’

‘舍利弗!若又如是问汝:‘友!舍利弗!有又以何为因、以何为集、依何而生、以何为本耶?’舍利弗!如是问汝,如何作答耶?’

‘大德!若如是问我:‘友!舍利弗!有又以何为因……以何为本耶?’大德!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:‘友!有以取为因、以取为集、依取而生、以取为本。’大德!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。’

‘舍利弗!若又如是问汝:‘友!取以何为因……?’

‘舍利弗!若如是问汝:‘友!爱又以何为因、以何为集、依何而生,以何为本耶?’舍利弗!如是问,汝如何作答耶?’

‘大德!若如是问我:‘友!舍利弗!又爱以何为因、以何为集、依何而生,以何为本耶?’大德!如是问,我如作是答:‘友!爱以受为因、以受为集、依受而生、以受为本也。’大德!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。’

‘舍利弗!若又如是问汝:‘友!舍利弗!如何知、如何见时,汝无乐着于受耶?’舍利弗!如是问,汝如何作答耶?’

‘大德!若如是问我:‘友!如何知,如何见时,汝无乐着于受耶?’大德!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。’

‘友!此等有三受。三受者何耶?乐受、苦受、不苦不乐受是。友!此等之三受是无常。如是无常苦时,而不乐着于受。’

大德!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。

‘善哉,善哉!舍利弗!舍利弗!此法门亦略得作答,即:如何所受皆是苦。’

‘舍利弗!若又如是问汝:‘友!舍利弗!如何自称得解脱智,知生已尽,梵行已立,应作已作,更不再有生耶?’舍利弗!对如是问,汝如何作答耶?’

‘大德!若如是问我:‘友!舍利弗!如何自称得解脱智,知生己尽,梵行已立,应作已作,更不来此生耶?’大德!对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:

‘友!我于内解脱,依一切取灭,住于正念。住正念故,诸漏不随增,我不认我。’

大德!对如是问,我如是作答。’

‘舍利弗!善哉!善哉!舍利弗!此为略说此义之法门。依沙门所云之诸漏,于彼等诸漏,我无惑,我已尽无疑。’

世尊说已,即从座起,入室。

尊者舍利弗,于世尊离去未久、向诸比丘曰:

‘友!我先前尚未经验时,世尊起初问我,时我是愚昧。友!世尊初问于我予随喜耶?友!我作是念:

‘世尊!若一日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问我,我亦一日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,奉答世尊。

世尊!若一夜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问我,我亦一夜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,奉答世尊。

世尊若一日一夜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问我,我亦一日一夜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,奉答世尊。

世尊若二日二夜,以此义问我,我亦二日二夜,以此义奉答世尊。

世尊若三日三夜,以此义问我,我亦三日三夜,以此义奉答世尊。

世尊若四日四夜,以此义问我,我亦四日四夜,以此义奉答世尊。

世尊若五日五夜,以此义问我,我亦五日五夜,以此义奉答世尊。

世尊若六日六夜,以此义问我,我亦六日六夜,以此义奉答世尊。

世尊若七日七夜,以此义问我,我亦七日七夜,以此义奉答世尊。’’

尔时,伽拉罗刹利比丘,即从座起,走近世尊。近已,礼敬世尊,坐于一面。

坐于一面之伽拉罗刹利比丘,向世尊作如是言:

‘大德!尊者舍利弗,作如是之狮子吼:‘友!我先尚未经验时,世尊初问于我,时我愚昧。友!世尊初问于我,予随喜耶?友!我作如是念:世尊若一日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问我,我亦一日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,奉答世尊。世尊若一夜……一日一夜……世尊若二日二夜……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日七夜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问我,我亦七日七夜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,奉答世尊。’’

‘比丘!是故,舍利弗是善达法界。彼善达法界故,我若一日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,以此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一日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答我。我又一夜,以异文、异方便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一夜,亦此义答我。我若一日一夜,将此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一日一夜,以此义答我。我若二日二夜,以此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二日二夜,以此义答我。若我三日三夜,以此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三日三夜,以此义答我。我若四日四夜,以此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四日四夜,以此义答我。我若五日五夜,以此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五日五夜,以此义答我。我若六日六夜,以此义问舍利弗,舍利弗亦六日六夜,以此义答我。我若七日七夜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问舍利弗,舍利亦七日七夜,以异文、异方便之义答我。’

第三 智事(之一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尔时,世尊曰:‘诸比丘!我说四十四智事,汝等谛听,善思念,我当宣说。’

‘大德!唯然。’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。

世尊曰:‘诸比丘!四十四智事为何耶?

老死智、老死集智、老死灭智、趣老死灭之道迹智。

生智、生集智、生灭智、趣生灭之道迹智。

有智、有集智、有灭智、趣有灭之道迹智。

取智、取集智、取灭智、趣取灭之道迹智。

爱智、爱集智、爱灭智、越爱灭之道迹智。

受智、受集智、受灭智、极受灭之道迹智。

触智、[触集智]……

六处智……

名色智……

识智……

行智、行集智、行灭智、趣行灭之道迹智。

诸比丘!此等是谓四十四智事。

诸比丘!老死者何耶?于各种众生之类、各种众生之老衰、衰耄、朽败、白发、皱皮、寿命之颓败、诸根之耄熟,此谓之老。于各种众生之类、各种众生之殁、灭、破坏、死、破灭、诸蕴之破坏、遗骸之放弃,此谓之死。如是,此之老与此之死,诸比丘!此谓之老死。

生集之故,有老死集,生灭之故,有老死灭。此八支圣道乃趣老死灭之道迹。即:正见……正定。

诸比丘!圣弟子知如是之老死、知如是老死之集、知如是老死之灭、知如是趣老死灭之道迹。

此乃彼之法智。彼由此等见 、知,达于不时、依没入法 ,导向过去、未来之道。

于过去,如何沙门或婆罗门,知老死、知老死之集、知老死灭、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耶?一切彼等,如我今者之知如是、如是耶?

于未来、虽如何沙门或婆罗门,知老死、知老死之集、知老死之灭、知趣老死灭之道迹耶?一切彼等,如我今者之知如是、如是耶?此为彼之类智。

诸比丘!圣弟子、有此等清净、纯净二智,即:法智与类智是。诸比丘!对此,圣弟子亦得谓之:达于现,达于见,亦达于正法,亦见此正法,亦具足学智、亦具足学明、亦入于法流、亦圣明达慧,建立不死之扉。

诸比丘!生为何耶?各种众生之……

诸比丘!有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取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爱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受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触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六处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名色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识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行者何耶?诸比丘!此等有三行,即:身行、语行、心行是。诸比丘!此等谓诸行。

无明集故有行集,无明集灭故行灭。唯此八支圣道,乃趣行灭之道迹,即:正见……正定是。

诸比丘!圣弟子知如是行、知如是行集、知如是行灭、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,此乃彼之法智。彼由此等之所见、所知、达于不时、依没入于法,导于过去、未来之道。

于过去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,知行、知行集、知行灭、知趣行灭之道迹。一切彼等,如我今者之如是、如是知。

于未来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,知行、知行之集、知行之灭、知趣行灭之道迹。一切彼等,如我今者之如是、如是知耶?此乃彼之类智。

诸比丘!圣弟子有此等之清净、纯净二智,即:法智与类智是。诸比丘!对此,圣弟子谓之:亦达于现、亦达于见、于达正法、亦见正法、亦学智具足、亦学明具足、亦入于法流、亦圣明达慧、建立不死之扉。’

第四 智事(之二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我为汝等说七十七智事,汝等谛听,当善思念,我当宣说:

诸比丘!七十七智事者何耶?

缘生而有老死之智,无生无老死之智,过去缘生而有老死之智,无生无老死之智,未来缘生而有老死之智,无生无老死之智;有法住智处,亦有尽法、败坏法、离贪法、灭法之智。

缘有而有生之智,……

缘取而有有之智,……

缘爱而有取之智,……

缘受而有爱之智,……

缘触而有受之智,……

缘六处而有触之智,……

缘名色而有六处之智,……

缘识而有名色之智,……

缘行而有识之智,……

缘无明而有行之智,无无明则无行之智,于过去缘无明而有行之智,无无明则无行之智,于未来缘无明而有行之智,无无明则无行之智,于法住智亦有尽法、败坏法、离贪法、灭法之智。

诸比丘!此等谓之七十七智事。’

第五 无明缘(之一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缘无明而有行,缘行而有识……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。’

‘大德!老死者何耶?此老死属于何人耶?’

世尊曰:‘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。比丘!‘老死者何耶?又此老死属于何人耶?’此谓‘老死与老死之所属者相具’谓此两者虽为一义,而文则相异也。比丘!有‘命与身为同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比丘!有‘命与身为异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比丘!离此等之两边,如来缘中说法,缘生而有老死。’

‘大德!生者何耶?此生属何人耶?’

世尊曰:‘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。比丘!‘生者何耶?又此生属何人耶?’此谓‘生与此生之所属为异。]比丘!谓则此两者虽为一义,而文则相异。比丘!有‘命与身为同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有‘命与身为异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比丘!离此等之两边,如来缘中说法,缘有而有生。’

‘大德!有者何耶?此有属何人耶?’

世尊曰:‘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。比丘!‘有者何耶?此有属何人耶?’此谓‘有与属此有之者为异。’比丘!谓此两者虽为一义,而文则相异。比丘!有‘命与身同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比丘!有‘命与身异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比丘!离此等之两边,如来缘中而说法。’

缘取而有有,……

缘爱而有取,……

缘受而有爱,……

缘触而有受,……

缘六处而有触,……

缘名色而有六处,……

缘识而有名色,……

缘行而有识,……

‘大德!行者何耶?又此等属何人耶?’

世尊曰:‘如是之所问,乃不相应。比丘!‘行者何耶?又此等诸行属何人耶?’此谓‘行与属此等行者为异。’比丘!如作是言,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。比丘!有‘命与身为同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比丘!有‘命与身异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比丘!离此等之两边,如来缘中而说法。缘无明而有行。

比丘!由无明之无余,离贪、灭,诸 杂乱、异说、歪曲、动转、悉作以舍离。

如老死者何耶?此老死属何人耶?如命与身为同。如命与身为异。一切无取着,为舍离。此等则悉皆断根,如被截髓之多罗树,成为非有,当来即不再生。比丘!因无明之无余,离贪、灭、诸杂乱、异说、歪曲、动转、悉皆舍离。

生者何耶?此生属何人耶?如命与身为同。如命与身为异。一切无取着、舍离。此等则悉皆断根,如截髓之多罗树,成为非有,当来即不再生。比丘!因无明之无余,离贪、灭,诸杂乱、异说、歪曲、动转、悉皆舍离。’

有者何耶?……

取者何耶?……

爱者何耶?……

受者何耶?……

触者何耶?……

六处者何耶?……

名色者何耶?……

识者何耶?……比丘!因无明之无余,离贪、灭,诸杂乱、异说、歪曲、动转、悉皆舍离。

行者何耶?此等之行属何人耶?行与属此之行者,为异。如命与身为同也。如命与身为异也。一切无取着、舍离。此等乃悉皆断根,如被截髓之多罗树,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。’……

第六 无明缘(之二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缘无明而有行,缘行而有识……如是乃全苦蕴之集。

诸比丘!‘老死者何耶?又此老死属何人耶?’作是言者诸比丘!‘老死与属此老死之行者相异。]若作如是言,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。

诸比丘!如有:‘命与身为同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诸比丘!如有‘命与身为异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

诸比丘!离此等之两边,如来缘中而说法,缘生而有老死。……

生者何耶?……

有者何耶?……

取者何耶?……

爱者何耶?……

受者何耶?……

触者何耶?……

六处者何耶?……

名色者何耶?……

识者何耶?……

诸比丘!‘行者何耶?行又属何人耶?’作如是言者,诸比丘!若作如是言:‘行与属此行之者为异,’则两者虽为一义,而文则相异。

诸比丘!如有:‘命与身为同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诸比丘!如有‘命与身为异’之见,此非梵行住。

诸比丘!离此等之两边,如来缘中而说法,缘无明而有行。……

诸比丘!因无明之无余,离贪、灭,杂乱、异说、歪曲、动转、悉皆舍离。

生者何耶?……

有者何耶?……

取者何耶?……

爱者何耶?……

受者何耶?……

触者何耶?……

六处者何耶?……

名色者何耶?……

识者何耶?……

如‘行者何耶?又此等行属何人耶?’如‘行与属此等之行属者为异’。如‘命与身为同’……一切无取着、舍离。此等乃悉皆断根,如被截髓之多罗树,成为非有,即不再生。’

第七 非汝之物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此身非汝等之物,亦非属他人之物。’

‘诸比丘!应知此乃依先业所造者,依先业所思考者,依先业所感受者。

诸比丘!然则圣弟子闻缘起,则善思念。

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即:缘无明而有行,缘行而有识……如是乃全苦蕴之集。因无明之无余,离贪、灭而有行灭。因行灭有识灭,如是乃全苦蕴之灭。’

第八 思(之一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虽思量、企画、考虑之任何事,此为识定之所缘。有所缘故而有识住。其识之住增长时,于未来而有再生,于未来至有再生时,生未来之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。

诸比丘!若无思量,无企画,然有思虑时,此为识定之所缘。有所缘故有识之住,其识之住增长时,于未来有再生,于未来至有再生时,生未来之老死、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。

诸比丘!若无思量,无企画,无思虑,则无此识定之所缘,无所缘故无识之住,无识住且不增长时,于未来则无再生;于末来无再生,则灭未来之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。’

第九 思(之二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虽思量,企画,考虑之任何事,此乃识定之所缘。有所缘故有识之住,其识之住增长时,则有名色之显现。

缘名色有六处,缘六处有触,缘触而有受,……爱,……取,……有,……生,……生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。

诸比丘!若无思量,无企画,而有思虑,此乃识定之所缘。有所缘故有识之住,其识住增长时,有名色之显现。

缘名色有六处……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。

诸比丘!若无思量,无企画,无思虑者,则此识定无所缘,无所缘故无识之住,无识住且不增长时,无名色之显现,因名色灭,有六处灭……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。’

第十 思(之三)

[尔时,世尊]住舍卫城。

[尔时,世尊曰:]‘诸比丘!思量,企画,思虑之任何事,此乃识定之所缘。有所缘故有识之住。

其识之住增长时,有系着,有系着故有往来,有往来故有生死,有生死故于未来有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。

诸比丘!若无思量,无企画,而有思虑时,此为识定之所缘。有所缘故有识之住。

诸比丘!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,有系着时有往来,有往来故有生死,有生死故有未来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。

如是,乃此全苦蕴之集。

诸比丘!若无思量、无企画、无思虑,则此识定无所缘,无所缘则无住。

无识之住,且不增长时,则无系着,无系着故无往来,无往来故无生死,无生死故,未来之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忧、恼灭。

如是,乃此全苦蕴之灭。’

此颂曰:

    生者迦拉罗    二智无明缘

    非汝所有物    以及三种思